对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来说,全髋关节置换(THA)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术后恢复时间较长(1 年或以上)。新植入物的设计、手术技术的改善以及围手术期对患者护理方案的改进,有望提高患者的预后。而关于目前两种常用手术入路(后方入路、直接前方 Hueter 入路)其术后患者的预后,争论较多。
后方入路以往报导患者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其发生率有所降低。直接前方入路通过 Hueter 间隙(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之间)实施手术,肌肉损伤小、脱位发生率底、术后恢复快,但是存在术中失血量多、并发症多等不足。
因此为了进一步对比两种手术入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美国的 Graves 医生等通过调查患者报告等信息来分析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6 年 4 月的 Clin Orthop Relat Res 杂志上。
作者选取因各种难治性关节炎导致髋关节中到重度退行性病变且保守治疗无效需行 THA 治疗的患者,其中 2008 年 10 月至 2010 年 2 月有 135 名患者接受后方入路 THA 治疗,最后有 109 名(83%,112 个髋关节)完成 1 年的随访;自 2011 年 2 月至 9 月有 86 名患者接受直接前方入路 THA 治疗,最后有 51 名(59%,51 个髋关节)完成 1 年的随访。
患者的临床结果包括术中失血量、是否输血、不良事件、患者报告评分(术后第 1 个月、3 个月、1 年的机体健康 PCS 评分、精神健康 MCS 评分、UCLA 评分)。患者的资源利用结果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消费比例(家庭对机构)。
在控制相关混杂变量(年龄、性别、BMI)后,研究发现直接前方入路手术患者在术后第 1 个月、3 个月的校正 MCS 评分低于后方入路患者(术后第 1 个月变化值为 -9;第 3 个月变化值为 -9;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直接前方入路患者在术后第 3 个月的 PCS 评分要高于后方入路患者(变化程度值为 6;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入路患者在术后第 1 个月、12 个月的校正 PCS 评分无差异,同样 UCLA 评分也没有临床上的重要差异。尽管 PCS 评分有差异,但是其临床意义有待商榷。
术后 1 年,两组患者间的患者肢体功能报告并无差异,手术时间也没有差异(81 min 比 79 min)。直接前方入路患者的平均手术失血量、在院输血率高于后方入路患者。两组患者间术中、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
当术者经验丰富时,直接前方入路手术能像后方入路手术那样给患者带来相似的预后。而对于直接前方入路给患者带来的好处可能较短暂以及微弱,比如术后第 3 个月改善肢体功能。但是直接前方入路的不足比较明显,即使术者经验较丰富,术中手术时间还是较长、接受输血的几率也更高。仍需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研究两种手术入路的优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