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与髓外固定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疗效相当

2016-03-29 10:41 来源:丁香园 作者:超人也想当好医生
字体大小
- | +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髓外固定装置-滑动髋螺钉于 20 世纪 50 年代首次报道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成为当时的治疗标准。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头颈型髓内钉已逐渐取代了髓外固定,前者具有生物力学优势。然而,髓内固定的广泛应用并不能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预后。相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支持更为经济的髓外固定装置。

来自加拿大的 Rudolf Reindl 医生等认为,虽然髓内固定的生物力学优势不能改善简单转子间骨折的预后,但是在复杂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他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 (AO/OTA 31-A2)的疗效,发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无显著差异。文章近期发表在 JBJS 上。

研究纳入条件:55 岁或以上,A2 型转子间骨折,单一骨折,身体条件允许手术,受伤 2 周内。排除条件:病理性骨折,受伤前已有行走受限,严重痴呆,预期生活质量或寿命短,有手术禁忌证,无法遵从术后康复或随访。

研究共纳入 204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 31-A2),其中 92 例行 DHS 手术,112 例行髓内钉手术(48 例 Intertan,42 例 TFN,22 例 Gamma 钉)(图 1)。


图 1 左为术前 X 线平片;中为术后 6 周三种髓内固定装置治疗,骨折短缩少;右为术后 6 个月 X 线平片

术后影像学和临床随访时间为:6 周、3 个月、6 个月和 12 个月。临床功能评估内容中,下肢功能评分(LEM)作为主要功能评估标准,独立功能评分(FIM)、坐位起立-行走时间(TUG,坐位起立并行走 20m 所用时间)和 2 分钟行走试验为次要功能评估标准。影像学评估有测量 TAD、测量股骨颈短缩和评估异位骨化分级等(图 2 和 3)。


图 2 术后 TAD 测量


图 3 利用拉力螺钉螺纹部位长度(星号)和螺钉头与套筒或髓内钉的距离之差测量股骨颈短缩。这种测量方法可减少由于内固定旋转和股骨前倾造成的测量误差

随访至 12 个月时,髓外固定组 80 例和髓内固定组 87 例符合纳入标准。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主要和次要功能评估标准均无差异,但是髓内固定组的影像学评估结果更优,股骨短缩出现更少(图 4)。


图 4 TFN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正侧位 X 线平片可见 TAD 过大,术后 3 个月可见螺钉切割,术后 4 个月行关节置换术

综上所述,虽然髓内固定装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AO/OTA 31-A2)有较好的影像学优势,但是并没有转化为临床预后的改善。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