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全踝关节置换术后中长期疗效良好

2012-01-27 20:54 来源:丁香园 作者:第五十七回
字体大小
- | +

STAR (Scandinavian Total Ankle Replacement) 人工全踝关节假体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踝关节假体系统。此前一些研究报道STAR假体的生存率差异明显最近有研究结果显示该假体术后10年的生存率为80.3%。虽然术后生存率是判定假体好坏的重要标准,但同样重要的判定标准还有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的程度如何,毕竟全踝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行走时的步态,提高患肢功能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TAR术后在观察假体长期生存率的同时,有必要同时了解患者疼痛缓解、患肢功能恢复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等几方面的情况。最近,美国学者Nunley JA等在一组接受STAR全踝关节假体置换的病例中,通过分析患者主观生活质量以及肢体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观察了STAR假体置换对终末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的疗效。其结果显示:该组病例术后中长期患肢疼痛、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非常显著。

该研究共包括82例患者,大部分为女性患者,主要诊断为创伤性关节炎。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术前及术后每次随访时对患者均进行VAS疼痛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美国足踝关节医师协会(AOFAS)后足评分及其二级评分系统、Buechel-Pappas疼痛及功能评分以及踝关节活动度检查。此外,还记录患者关节置换时同时进行的其它手术操作、随访期间是否进行了翻修手术、以及其它任何手术操作。

表I  本研究病例的一般资料

研究结果显示,在该项研究的随访期内,术后包括SF-36量表、AOFAS评分(疼痛、功能,力线、总体评分)、VAS疼痛评分、踝关节活动度、以及Buechel-Pappas疼痛及功能评分等所有评定标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均p < 0.001)。最突出的特点为患者主观症状如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质量、疼痛以及肢体功能的改善非常显著。以假体任一组分需要翻修为标准,术后平均60.7 ±21月时假体的生存率为93.9%,而术后107月时生存率为88.5%。关节置换术后,共有14例(17%)进行了再次手术,其中10例涉及假体或与假体相关(3例为同时进行胫骨侧及距骨侧假体翻修,3例为聚乙烯衬垫破裂而予以更换,1例为聚乙烯衬垫过厚而松解三角韧带,3例为术后碰撞而更换聚乙烯衬垫并清除骨赘)。2例术后感染,其中一例行关节融合,另一例经二期处理更换假体得到治疗。

表II  全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各项功能评定情况


图1  术后假体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通过上述研究,Nunley JA等认为:基于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全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主观症状及肢体功能改善显著,因此它是终末期踝关节病变除关节融合之外的另一有效选择。 

Intermediate to Long-Term Outcomes of the STAR Total Ankle Replacement: The Patient Perspective

编辑: arztwe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