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1 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 COA 国际学术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孙亚英医生就当前封闭治疗在冻结肩患者中的应用做了发言。
图为孙亚英医生作报告
冻结肩是中老年肩痛的常见原因,其病程分为三期:冰冻期、冻结期,融化期。该疾病的典型特征为肩关节疼痛伴被动活动受限,其中被动外旋活动受限为其典型症状。封闭作为一种常用的冻结肩治疗手段,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不错的疗效,但也产生了不少争议与疑惑。据此,孙亚英医生对当前封闭治疗冻结肩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以肩周炎、冻结肩、局封、封闭、甾体以及相应英文单词作为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探究封闭与安慰剂的疗效,或比较不同注射位置、剂量以及不同注射技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排除标准为单次注射剂量大于 10 ml,因为冻结肩关节腔容量通常小于 10 ml,故较大注射剂量会扩张关节囊,对封闭的疗效产生叠加。同时若患者接受其它手段治疗,也进行排除。
孙亚英医生选择关节功能评分为首要关注指标,次要关注指标包括疼痛以及被动活动度的改善。最终共计纳入 16 篇文献。
图为报告的部分内容
10 篇次的文献比较了封闭与安慰剂,探究封闭治疗的疗效。Meta 分析显示,尽管封闭组与安慰剂组的患者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封闭治疗可显著加速关节功能的改善,缓解疼痛,增加被动外旋活动度。这一统计学差异长达 24 - 26 周。
5 篇次的文献对比了不同封闭位置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当前注射位置包括关节腔、肩峰下、肩袖间隙以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通过归纳发现注射部位的不同并未导致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
有 2 篇次的文献对不同注射剂量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 40 mg 封闭治疗相比,20 mg 可产生相似的临床效果,但 10 mg 的效果则在近期相对较差,随时间推移,二者统计学差异消失。
另有 2 篇次文献对不同注射技巧进行了比较并发现:前方入路比后方入路更为准确,虽然注射的准确性并未发现会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而超声引导注射的疗效比解剖定位注射更佳。
最后,孙亚英医生归纳了该系统综述的研究缺陷。首先,由于原始文献中各个研究对冻结肩患者纳入标准存在差异,故该系统综述未对患者所处的疾病阶段进行细分。须知病程的不同阶段对封闭治疗的反应也会存在差异。其次,当前 meta 分析样本量有限,一些指标尽管存在差异,但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这可能是样本量较小的缘故。另外,对于封闭的频率,目前尚无定论。多次封闭是否优于单次封闭,多次封闭的间隔时间仍需进一步探究。
以上图片均由吴向东拍摄
丁香园发自重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COA2015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