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2015 曹鹏教授:颈椎术后矢状位平衡对比

2015-11-19 15:52 来源:丁香园 作者:叮咚小雨
字体大小
- | +

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 COA 国际学术大会(COA2015)上,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的曹鹏教授报告了《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与颈椎管成形术术后矢状位平衡的对比研究》。研究指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对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响优于颈后路椎管成形术。当术前患者 T1-Slope 较高时,为减少术后矢状位平衡失代偿,可尽量选择前路手术。

曹鹏教授的此项研究旨在对比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椎管成形术术后矢状位平衡变化。

该研究对 2010 年 2 月至 2013 年 1 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 100 例因颈椎管狭窄症接受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前路组)或颈椎管成形术(后路组)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及其改善率评价神经功能。并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各组患者 C2-7 Cobb 角、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 倾斜角(T1-slope)。

研究结果显示,平均随访时间 25.5 个月。各组患者术前 JOA 评分、C2-7 Cobb 角、SVA、T1-Slope 无统计学差异。术后 JOA 评分:前路组平均为 14.9,后路组平均为 14.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 C2-7 Cobb 角:前路组平均为 25.5°,后路组平均为 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 SVA:前路组平均为 16.3 mm,后路组平均为 22.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路组中,术前高 t1-slope 患者与低 t1-slope 患者在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比例分别为 6.4% 和 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路组中,术前高 T1-Slope 患者与低 T1-Slope 患者在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比例分别为 13.8% 和 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高 T1-slope 患者术后后凸畸形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低 T1-slope 患者术后后凸畸形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曹鹏教授认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对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响优于颈后路椎管成形术。当术前患者 T1-Slope 较高时,为减少术后矢状位平衡失代偿,可尽量选择前路手术。

更多精彩内容,请至 COA2015 专题查看。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