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发展过程,多发性骨髓瘤作为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癌症,还被称为Kahler病、骨髓瘤病和浆细胞骨髓瘤
MM的诱导治疗及随访冒烟型(无症状)MM:先观察3~6个月,若疾病进展至症状性MM,参照活动性(症状性)MM治疗。活动性(症状性)MM:诱导治疗、双膦酸盐治疗和辅助治疗。移植前诱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对于可能成为移植候选的患者,应该限制其使用骨髓毒性药物(包括烷基化药物和亚硝基脲),从而避免对干细胞采集前干细胞储备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移植候选病例诱导治疗的主要选择方案是与高反应率相关的含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沙利度胺的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1类)、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1类)、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2B类)、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2B类)、地塞米松(2B类)、来那度胺/地塞米松(1类)、脂质体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DVD,2B类)、沙利度胺/地塞米松(2B类)。
3项Ⅱ期临床研究包含了495例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了高反应率:里德(Reeder)等报告,总有效率(ORR)为88%(61%≥VGPR,39%CR或非CR),移植后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70%CR或非CR,74%≥VGPR);德国研究显示,ORR为84%(74%PR,10%CR);EVOLUTION研究中,此方案的ORR是87%(6%sCR,35%CR,45%PR)。因此2011版《指南》将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作为2A级别推荐加入到移植前诱导治疗中。自2009年开始,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VAD)不再被《指南》推荐作为移植前诱导方案,而DVD方案在2010年开始由2A类降为2B类,地塞米松单药作为某些人群(肾功能衰竭、高钙血症、脊髓压迫需要放疗、血细胞减少)的短期诱导治疗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目前仍为2B类推荐。
所有上述适用于移植候选者的方案同样可用于非移植候选者。非移植候选者的主要诱导治疗方案包括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地塞米松(2B类)、来那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1类)、DVD(2B类)、美法仑/泼尼松(MP)、美法仑/泼尼松/硼替佐米(MPB)(1类)、MPL、美法仑/泼尼松/沙利度胺(MPT)(1类)、沙利度胺/地塞米松(2B类);VAD(2B类)。
一项随机开放多中心Ⅲb研究比较了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MPB3种方案的安全性和疗效,其中期结果显示了良好的反应率,而毒性与既往报告类似。2011版《指南》将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作为不适合移植的诱导治疗推荐(2A类)。帕伦博(Palumbo)报告,54例患者接受MPL方案治疗后,PR为81%,VGPR为47.6%,24%获得SIFE阴性的疗效;1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92%,1年总生存(OS)率为100%;3/4级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2%)、血小板减少(24%)和贫血(5%)。随后的分析显示,患者的血液学毒性是可控的,无进展生存(PFS)期是28.5个月,2年OS率为91%。罗伊(Roy)报告的另一项Ⅰ/Ⅱ期研究显示,MPL方案的CR率为12%,ORR为69%,毒性反应可控制。Ⅲ期MM-015研究则评估了459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应用MPL并在之后采用来那度胺维持的疗效,结果显示,患者PFS得到显著改善。因此,2011年《指南》将MPL方案作为2A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