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青年骨科医师手术标准化大赛创伤组张晖获奖视频

2015-03-12 09:27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个性化疼痛管理是围手术期规范管理的重中之重

由《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主办,《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医学参考报——骨科学频道》协办,辉瑞中国支持的第二届“文武双全,谈骨论术”——全国中青年骨科医师手术标准化大赛总决赛于2015年2月28日在深圳顺利完成全部赛程、圆满落幕。

以下是本届大赛创伤学组一等奖获得者张晖的《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精彩视频,与您分享!

ccvideo


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及《医学参考报》执行副主编孙天胜教授指出:“脊柱手术是骨科常见的大型手术,重要性与高风险并存。手术疼痛造成患者的消极心理、运动能力下降,不仅导致术后恢复期延长,还有可能造成肌肉萎缩、呼吸道炎症等并发症。长时间静止的状态还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这种痉挛在脊柱手术中非常致命。制定合理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将脊柱手术后的疼痛和治疗中带来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是作为医生,尤其是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的重要环节。这也是评估参赛选手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部分之一。”

不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样,不同类型的骨科手术造成的损伤也不尽相同。因此,强调个体化差异下个性化、多模式镇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一项针对术后病人的调研显示,75.5%的病人在术前就开始担心术后疼痛;92%的病人术后迫切需要术后镇痛;而80%病人反映镇痛不足。因此,有计划和个性化的镇痛管理在骨科围手术期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分院副院长唐佩福教授表示:“由于创伤患者受伤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创伤的相关问题在手术前都已存在,且患者缺乏心理上逐渐适应的过程,围手术期中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将治疗‘关口’前移,其中合理规范镇痛、抗凝以及抗感染是重中之重,能够有效屏蔽手术并发症。大多数创伤患者的疼痛都在中度以上,甚至是重度疼痛。尤其在创伤的早期,如果没有制动等有效措施的干预,都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受伤时的疼痛经过制动和消肿治疗会有所缓解。如果接受手术治疗,就不可避免会出现疼痛的二次高峰。倘若与患者沟通不够或者术后镇痛效果不佳,容易让患者产生病情加重的错觉。因此,在创伤手术的围手术期中,我们提倡术前镇痛、术后早期镇痛的围手术期镇痛管理。”

随着国外先进镇痛方案的不断引进,术后镇痛将权衡胃肠道风险因素、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与硬膜外麻醉的利弊,兼顾安全有效的镇痛管理,规范围手术期的管理,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让病人获得安全舒适的治疗和康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个性化镇痛方式,正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通过最小的药物剂量,安全有效地达到最好的镇痛效果,是个性化疼痛管理的目标。

“众所周知,关节置换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是最明显的一个手术解决办法。但医生也知道,关节置换术的创伤非常大,被列为术后疼痛程度最重的一类骨科手术。我们今年把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新增术型拿出来讨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次成功的关节置换术的完成,不仅是一台漂亮的手术那么简单。” 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副主编裴福兴教授补充道:“除了展示一台精美、完美的手术之外,更应重注的是患者的疼痛管理、康复管理和如何更好的恢复和生活。毕竟走下手术台后,才是患者治愈病患后的新开始。”

邱贵兴院士在对该赛事的总结发言中表示:“在以往两届的层层选拔和多轮比拼中,‘全国中青年骨科医师手术标准化大赛’这一平台为众多的中青年医生提供了解最前沿的技术进展、掌握最新的管理技能的机会。在推动中国骨科医学发展的同时,也为骨科医师管理和服务意识的提升、操作技能的不断改进做出了贡献。希望更多中青年骨科医师带着大赛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更好地造福病人,为病人的健康服务。”

编辑: 马莹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